刘永好

刘永好的创业实践始于中国改革开放起步的1982年。

当时他与自己的三位兄长一道,辞去其在部门、教育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公职,到四川成都新津县农村创业。

他们变卖手表、自行车等家产,筹集1000元人民币,作为创业初期的投入,从种植、养殖起步,历经磨难,坚持不懈,经过六年时间,积累了1000万元并在80年代末期转向饲料生产。

随后的8年时间里,他们以自己的努力让企业滚雪球式地发展,创出了中国大的本土饲料企业集团——希望集团。

希望集团是中国100家大的饲料生产企业的名,曾被中国国家工商局评选为500家大私营企业名。

希望的创业者们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注意到家族式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弊端,为了使企业跟上发展的潮流,他们分别于1992年和1995年两次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并明晰产权。

1995年5月15日,刘氏四兄弟明晰产权并进行资产重组,从此分开各自发展。

刘永言创立大陆希望公司,刘永行成立东方希望公司,刘永美建立华西希望公司,而刘永好组建了新希望集团并任董事长。

1996年,得益于党和关于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政策推动,刘永好组建了新希望集团。

新希望集团依靠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和全体员工的勤奋努力,立足西部,面向,实现了发展。

该集团聘有上万名员工,共有80多家企业,海外有4家公司。

新希望产业

范围涉及饲料、乳业及肉食品加工、房地产、金融与投资、基础化工、商贸物流、国际贸易等领域。

刘永好在新希望集团的迅速崛起中作出很大贡献,其企业思维和创新精神受到好评。

为此,他在前年被美国《商业周》评选为“2000亚洲之星”。

新希望集团亦获得中国企业协会授予的企业杰出管理奖。

在1993年,刘永好先生作为新任的政协委员,与中国工商界的一批知名人士发起成立中国民生银行的提案。

这一提案得到中央的支持。

并在1996年初正式组成。

民生银行是中国家主要由民营资本构成的规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它登上中国金融业的舞台,曾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

民生银行已于2000年初在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新希望是民生银行的大股东,刘永好先生连续两届当选为该银行副董事长。

1993年,刘永好先生等联合国内9位民营企业家联名发出倡议,动员民营企业家们到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投资办厂,培训人才,参与社会扶贫。

这一举措旨在响应中国提出的用本世纪后7年时间消除8000万人贫困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经济社会目标。

这项倡议及其行动被称为“光彩事业”,它引起了中国民营企业界的热烈反响,先后有3800民营企业家参与进来,包括来自香港和澳门的企业家。

光彩事业的实践对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增加就业、繁荣地方经济等均起到了很大作用。

新希望集团作为倡议者之一,更扮演了积极参与的角色。

在中国西部和中部的贫困地区投资近2亿元,兴建14家光彩事业扶贫工厂。

刘永好因此荣获光彩事业金质奖章并被推选为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

2000年他还代表中国民营企业界出席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特别会议,向世界同行介绍中国的光彩事业。

刘永好担任的社会职务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乳业协会副会长,并被中国有关方面评选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中国十佳民营企业家”以及“中国十大扶贫状元”等。

随着中国入世,中国市场正一步步与世界接轨。

新希望集团2002年开始雄心勃勃地进军金融业,乳制品行业,零售业及其他战略投资领域。

新希望集团前两年的销售额都在40亿元左右,2001年纳税9000万元(2001:1亿元),其主营业务仍为饲料,拥有员工一万名。

作为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改革浪潮中的典范人物,刘永好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在80年代早期与包括刘永行(第9名)在内的三个兄弟一起开始创办企业饲养鹌鹑,之后不久便转而为其他鹌鹑饲养农提供饲料,在90年代早期,其业务已经遍及。

1995年开始,刘永好分离出来单独做自己的公司,并成功上市。

2002年进入成都、大连和上海的房地产业并投资民生银行(2002年国际金融公司用2350万美元收购了1.2%股权,据此,民生银行市值达到20亿美元)、乳制品、一个金融投资公司、上海的零售业和深圳的一个天然气加气站。

刘永好与卢志强(第432名)等人一起发起了光彩事业,这是一个由企业家发起的扶贫慈善机构。

2013年5月22日,刘永好在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透露,将不再担任董事长。

刘永好之女刘畅则进入董事名单。

刘永好连续多年参加两会,持续在农业领域建言献策。

2022年两会期间,刘永好曾提出《关于稳定生猪产能,降低周期性波动,引导生猪产业平稳升级》的提案。

刘永好带来6份提案,大多与农业相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而如何建设农业强国?刘永好在《建设农业强国积极发挥企业作用,推动打造农业强企》提案中提到:、探索科创兴农的有效路径,集中力量解决如生物育种、绿色低碳等产业关键技术问题;第二、持续鼓励企业参与到行业标准的制定、管理和引导中;第三、创新金融工具对于农业企业的支持方式,研发支持农业领域的长周期专项金融产品;第四,鼓励部门与农业龙头企业联合构建农业大数据中心,建立大数据标准体系。

创新金融工具

农业有明显的周期性,如何解释周期性的特点?以生猪养殖行业为例,刘永好解释为——当市面上猪的数量少了之后,猪价上涨,农民养猪积极性提高,但积极性提高后,养猪数量增多,猪价随之下降,又会造成农民亏损,农民养猪积极性下降。

此为一个周期。

而如何减少周期波动,刘永好认为,企业要处于主动位置,包括通过精细化管理、科学育种等方式降低成本,再通过养殖各环节数字化等方式,减少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干扰。

而上述均能够对周期的波动有所调节。

同时,亦希望金融机构能够研发和周期有关的金融产品。

事实上,近些年,针对农业领域的金融产品呈多点开花之势。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

“保险+期货”已连续8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农业有周期性特点,但金融领域并未有可以覆盖长周期的产品类别。

以生猪养殖行业为例,2021年,国内生猪养殖行业经历深度亏损,2022年又经历先跌后涨再降的过程,猪价波动剧烈。

国家发改委信息显示,2023年1月30日—2月3日,平均猪粮比价为4.96:1,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刘永好指出,养猪业通常4年一个周期,这4年中赚钱的时候比较多,但亏损的时候也不少。

而金融机构大多在赚钱的时候给予支持,亏损时则规避风险。

如何对抗产业周期性波动,“熨平”产业周期?刘永好建议,研发支持农业领域的长周期专项金融产品,提高企业对农产业进行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的信心和积极性。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