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

人物经历

1958年1月25日生于呼和浩特。

出生不久,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卖入养父母家。

1978年参加工作   ,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1983年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1992年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离开了工作十几年的伊利后,在1999年创立蒙牛。

随后,蒙牛迅速崛起,不久便成为了中国乳业的巨头之一。

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人”、“全球华人捐股人”。

2011年6月11日,蒙牛乳业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其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并表示其今后将主要投入慈善工作,但保留蒙牛乳业非执行董事一职。

2021年11月30日,蒙牛乳业通过公告发布了董事会的一系列变更,其中包括蒙牛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蒙牛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这也意味着牛根生自此彻底退出了蒙牛。

公告中,将牛根生的辞任理由归结为“退休并拟将更多时间投入慈善工作原因”。

工作经历

1983年进入乳业工厂,从基层干起,直至担任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同时也是伊利创始团队成员),成为“中国冰淇淋大王”;

1999年离开伊利,创立蒙牛,后用短短8年时间,使蒙牛成为全球液态奶冠军、中国乳业总冠军。

蒙牛集团被全世界视作中国企业顽强崛起的标杆,“蒙牛现象”成为经济界热门的专有名词之一。

蒙牛产业链上联系着百万奶农、千万股民、数亿消费者,被誉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大的造饭碗企业”,并被评为首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2006年,《财富》杂志首次发布“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排行榜,海尔、联想、宝钢、蒙牛位列前四位。

2007年,在“新浪网络盛典年度评选”中,蒙牛被评为“中国具影响力的两大品牌”之一。

2007年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命名为“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2009年,在节能减排20佳企业评选活动中,蒙牛位列中国节能减排20佳企业第二位。

牛根生提出两个目标

2011年6月11日,蒙牛乳业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其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

牛根生的职业生涯与许多传统中国老板相似,大起大落。

其超常规的发展让人惊讶和赞叹,其陨落之快也同样让人扼腕。

有媒体人说,比尔盖茨做慈善是因为赚钱赚到手软,不想再赚了。

老牛做慈善,则更多的是大厦将倾、无力回天。

蒙牛从民企转投中粮阵营必将成为管理学教科书中进行研究的话题。

牛根生的座右铭:“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信奉“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

在1999年至2005年担任蒙牛总裁期间,他把自己80%的年薪散给了员工、产业链上的伙伴以及困难人群。

牛根生的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阶段是企业家,第二阶段是慈善家。

他曾说:“我前半生的梦想是通过度己来实现度人,后半生的梦想是通过度人来实现度己。

”成为“专职慈善家”的牛根生,为自己提出两个目标:一是大力推进“基因式慈善模式”,二是为中国由“世界工厂”向“世界脑厂”转型鼓与呼。

他认为,人类经历了“体力时代”,也经历了“财力时代”,今天已经进入“脑力时代”。

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需要保持这样一种清醒的认识:中国一定要向“世界脑厂”的方向努力,只有“世界脑厂+世界工厂”的组合才是可持续的,否则,连“世界工厂”都是做不好的。

2021年12月1日,蒙牛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蒙牛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职务。

牛根生43岁创下的蒙牛集团熠熠生辉,这家企业在3年内销售额增长50倍、在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并且吸引了摩根斯坦利等全球知名的投资机构2600万美元战略投资。

牛根生担任伊利的销售负责人,他通过在伊利的经历,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大的销售网络。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