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霖

黄世霖(1933年4月-2012年11月12日),中国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的创始人。

曾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碰撞试验室名誉主任,并担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安全技术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名誉教授。

人物生平

四十年前的中国,几乎没有人听说过汽车安全试验。

黄世霖白手起家,从主动安全到被动安全,填补了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多项空白。

40年前,“汽车安全”这个看似熟悉,但又非常专业的名词进入了中国汽车人的视野。

彼时,模仿是中国汽车制造的主要途径,量产才是汽车制造厂的大目的,“汽车安全”这个问题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视。

1973年,由于上海牌SH130卡车经常出现“打人”现象,机械工业部汽车管理局找到了时任清华大学汽车试验室主任的黄世霖,希望他能解决这个问题。

面对“一穷二白”的试验设备,黄世霖自己动手,用简单的工具拉开了中国汽车主动安全研究的序幕。

个人简介

四十年前的中国,几乎没有人听说过汽车安全试验。

黄世霖白手起家,从主动安全到被动安全,填补了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多项空白。

40年前,“汽车安全”这个看似熟悉,但是非常专业的名词进入了中国汽车人的视野。

彼时,模仿是中国汽车制造的主要途径,量产才是汽车制造厂的大目的,“汽车安全”这个问题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视。

1973年,由于上海牌SH130卡车经常出现“打人”现象,机械工业部汽车管理局找到了时任清华大学汽车试验室主任的黄世霖,希望他能解决这个问题。

面对“一穷二白”的试验设备,黄世霖自己动手,用简单的工具拉开了中国汽车主动安全研究的序幕。

主要事迹

黄世霖教授上个世纪50年代留学前苏联,得到汽车专业副博士的学位,60年代就开始服务于清华大学,始终是个辛勤的耕耘者。

从“电测量在汽车上的运用”,到“操纵稳定性”的研究,再到“吉普车侧滑”研究、“振动摸态分析”、“工程信号处理”等,黄世霖教授在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

他的“吉普车侧滑”研究项目得到了当时机械工业部颁发的科技进步奖,这是我国次颁发科技进步奖。

后来,他的“工程信号处理”研究,获得1986年北京科技进步三奖,这是清华大学次得到此类奖项。

他的“操纵稳定性研究”也获得了奖项。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黄世霖教授就开始了汽车碰撞安全的研究。

当时没有经费,也没有场地,黄世霖教授就在一块本来当做库房的屋子中建起了初的试验室。

上个世纪90年代,汽车碰撞安全立为国家科技项目时,才拨给了5万元人民币的资金,而国外同类的试验室,都要投资几千万美金。

几乎是白手起家,黄教授就带头开发“数据采集系统”等应用软件。

1992年,当我国开始实行安全带法规时,试验室进行了次汽车碰撞试验–安全带固定试验。

参加试验的是一辆BJ2020小客车,国产试验室检验国产车,显出中国人的志气。

这次试验也以“中国汽车撞”载入《365个次:共和国50年珍贵图录》。

后来,随着名气的增大,这个试验室才陆续有世行、国家、企业资金的注入。

1996年,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正式建成。

到了1999年,国家要强制执行汽车碰撞(被动)安全试验标准时,这个试验室因技术实力强成为国内同类试验室中进行碰撞试验多的。

2000年和2001年,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经贸委认可,试验室成为国家法定的汽车碰撞安全试验室。

人称,这是在世界上同类试验室中花钱少,办事儿多且有效率的试验室。

对中国人能够靠自己力量,办成技术如此前沿、能与世界汽车大国的同类项目媲美的汽车碰撞安全试验室,外国人感到很惊讶。

奔驰2001年首次在中国进行碰撞试验成功后,一个美国朋友对黄教授说:“祝贺你,从你身上,能够看到一个人对一个国家有多么大的影响!”黄教授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办好事情,是因为有好领导、好助手、好朋友!”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