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好友分享,到一笔花开——应晓军的拜师之路

音乐人勒荣多吉与周明智大师是情谊深厚的忘年交。一次闲谈中,勒荣多吉老师介绍了周大师的艺术造诣与人格魅力,应晓军听后深感敬佩,便请勒荣多吉老师帮忙引荐。

那是一段充满敬意的讲述:几十年如一日,笔下的牡丹,既有国色天香的风韵,也蕴藏着画者的心性与人生哲理。听着听着,应晓军眼神渐渐明亮——“我一定要去拜访周明智大师。”

应晓军自幼学习国画,擅长工笔人物与山水花鸟,代表作有《千手观音》《四大天王》《中国魂》《东阳情》《郑和下西洋》《少林武僧图》等。他曾画过工笔牡丹图,但他清楚,这次要学的不只是画法,而是一种境界。于是,他决定将过往的技法暂时放下,像一个初学者一样,从笔重新学起。

在北京的画室里,周明智亲自迎接了这位远道而来的青年。案上早已备好笔墨纸砚,墙上挂着几幅气韵生动的墨牡丹。周老并未急于示范,而是先带他近距离欣赏作品,讲述墨牡丹背后的意境与气息。随后,他提笔缓缓落下笔:“这是心笔,画花先画心。心静,笔才稳;心诚,花才开。”

那一刻,应晓军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任何细节。临摹过程中,周老不时停下,指出笔势、墨色的微妙变化。幅作品完成时,周老在画旁题写:“初心绘丹青,花开智慧形。求位造势意,难表京浙情。”

这是师者的肯定,也是对弟子未来的寄语。

“好的拜师,不只是技艺的传承,更是精神的延续。”勒荣多吉老师感叹道。业内人士也认为,这段师徒情缘,将为墨牡丹艺术在新一代中注入活力。

自此,京城与浙地之间,多了一条由笔墨相连的道路——一条承载着花香与心法的传承之路。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