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间墨香氤氲的画室里,毛笔轻触宣纸,笔势沉稳而流畅。一位青年正全神贯注地描绘花叶,身旁的长者静静注视,不时点头示意。这一幕,见证了一段新的师徒缘分——青年书画家应晓军,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青年教育家勒荣多吉(潘老师)的引荐下,正式拜花鸟画大家周明智为师,潜心研习墨牡丹。
应晓军自幼学习国画,擅长工笔人物、山水花鸟,创作过《千手观音》《四大天王》《中国魂》《东阳情》《郑和下西洋》《少林武僧图》等作品。他坦言,虽然曾画过工笔牡丹图,但此次拜师,他决定将过往的技法“清零”,从笔学起,“要学的不只是画法,还有周老师数十年沉淀下来的心法。”
周明智,字锦墨,号牡丹斋主,生于北京平谷,师从董福章、朱洪林、赵一堂、彭培泉等多位名师,并受刘海粟、吴冠中、刘大为等大师指点。其墨牡丹作品以气韵生动、格调高雅著称,曾多次在中国美术馆、曹州牡丹节等重要展览展出,《春风吹又生》《暗香》《笑度岁寒》等作品屡获殊荣,多次作为国礼被三十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收藏。
拜师当天,周老先带应晓军欣赏墨牡丹真迹,随后示范落笔。他告诉弟子,笔是“心笔”,“心正,笔才稳;心诚,花才开。”应晓军凝神观摩,执笔模仿,反复体会墨色的浓淡、线条的呼吸。幅作品完成后,周老欣然题下:“初心绘丹青,花开智慧形。求位造势意,难表京浙情。”这既是赞许,也是期许。
勒荣多吉在现场感慨:“好的师徒关系,不只是技艺的传递,更是精神的延续。周老师的艺术与人品,将在应晓军的笔墨里继续绽放。”业内人士也指出,这次拜师是传统花鸟画在青年群体中传承与发展的生动案例。
从此,一朵墨牡丹,将在京浙之间的笔墨往来中,再续芬芳。